机构变革之初,朝廷上下出现了不小的混乱。道友阁 m.daoyouge.com职权不明,对机构变动的抵触情绪也不小,在最初的三个月里,朝廷上下颇有些怨言,也出现了不小的抱怨和冷嘲热讽得声音。
但张延龄和王守仁等人都是干实事的人,大都督府和丞相府的联席会议几乎每天都召开。各衙门官员轮流坐堂,解决各种出现的问题,疏通各种不通之处,明晰权限,制定流程。
张延龄每天都从早到晚忙的不可开交,几乎每日都是批星出门,戴月而归,真正做到了宵衣旰食。王守仁便更不用说了,他爆发出来的热情超出了张延龄的想象。本就抱着报效大明的壮志的他,一旦有了发挥的余地,便爆发出极大的能量。许多次衙门值夜的官员都发现,丞相公房的灯火通宵达旦,直到天明。
这一切都鼓舞了朝廷其他官员们。当大都督和丞相都以如此的姿态做事的时候,看着他们一天天消瘦的面庞,一些抱怨的话自然也说不出口。
而且,随着难题的一件件解决,权限明晰,流程熟练之后,朝廷上下官员也渐渐的适应了新的变化。各衙门各自的办事流程逐渐明晰化,事情也变得顺利起来。
皇上朱台浤也做出了表率,他不在宫中厉行节俭,每日清晨起床,早朝之后读书。积极参与两府联席会议,帮着出谋划策。他并不露面,只坐在隔壁屋子里提笔记录整理流程和问题,之后提出一些他的想法供众人参考。
总之,虽然朱台浤年纪轻,有的想法是很幼稚的。但是他的态度却是积极端正的,也提出了不少好的解决之道。
朝廷政务,千头万绪。特别是这种变革之后的琐碎事务,更是多如牛毛。张延龄累的够呛,这其实并不是他喜欢的生活,这可比领军打仗还要劳累操心。
疲惫回家的时候,在妻妾们提他搓揉酸痛的腰背的时候,张延龄总是感叹一句:“自作孽不可活。”来表达自己的无奈。
但辛苦归辛苦,随着朝廷事务的畅通,各项流程的顺畅,各种谬误之处的纠正,一切开始运转如意的时候,张延龄还是心情大畅。
锦绣元年五月,张延龄以大都督府大都督的名义提出了军改方案。
针对大明各兵种兵员庞大,造成军费庞大,负担严重的冗兵问题,提出了大裁军五十万的目标。全面整顿军中冗兵,空饷,兵员战斗素质不高的问题。
大明兵马军队数量在正德朝曾达到一百五十万的数量,光九边重镇便有九十余万边军兵马。庞大的军队却并不意味着战斗力的提升,反而每年财税半数以上用来养兵。
这不但大量消耗钱粮,导致财政亏空。而即便拿出大量财政,也只是用来养兵。装备的提升止步不前。比如火器在大明军中无法普及,除了之前火器的威力不足之外,另一个主要的原因便是没银子。
兵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,大量流民被招募入军,只是为了让他们不会四处游荡生乱。养兵变成了养流民,打起仗来派不上用场。军队的数量和战斗力完全不成正比,然后又不得不扩充更多的兵马,用人力去弥补战力,造成恶性循环。
张延龄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。裁军五十万,便是精简那些不合格的兵马,腾出财政空间来提升兵士的待遇和兵员素质。更新大明军队的作战装备。同时,借裁军为由,清查吃空饷的地方领军将领,挖出一批军中硕鼠来。
张延龄和张仑算过一笔账,光是裁军五十万,每年便可腾出军费近四百万两。这笔银子将极大的提升军队装备和兵士待遇。
大明京营、边军、水军以及地方驻军待遇之前是完全不同的。以前京营兵马待遇最高,经常作战的边军反而少,地方上的兵马更是待遇极差。造成军队之间的歧视和不满,导致积极性和战斗意志低下的问题,这一次全部抹平,一视同仁。
原文来自于塔&读小说&
将兵士待遇提高,是为了让士兵们能够安心在军中。一人当兵,便可养活家中妻儿,作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0.0037s 2.3289MB